中导未来科技(深圳)有限公司!
专注LED灯控方案研发不断开拓创新丨以技术为核心丨视质量为生命
全国咨询热线:13662207379/18818590114欢迎广大客户免费咨询
PCBA方案研发厂家:欢迎您
当前位置:PCBA方案 >灯控方案知识 > PCBA问答 >  

设计pcb需要注意 pcb的设计应该满足什么要求

时间:2022-04-29 10:21:59 来源:PCBA 点击:0

设计pcb需要注意 pcb的设计应该满足什么要求

5.0PCB的补丁

补丁意识到将几个单元格印制板规则地排列并组合成矩形或正方形。补丁的数量一般是2、4、6、8、9、15、16个补丁,补丁间一般是V型槽,加工工序结束后分离。

5.1需要调色板时

1)贴片为了充分利用机的粘贴速度、提高效率或适应大量、自动化生产;特别是,在更小的尺寸PCB下,补丁与单板的制造粘贴效率大不相同,直接影响组装效率。在大量生产的时候,补丁的意义将充分体现出来。

2)外形尺寸小于50times时。30mm时,必须进行补丁。不那样做的话,就不能采用机器粘贴元件。

5.2托盘的注意事项

1)注意避免托盘后的宽高比变形,过长或过宽PCB容易折断。

2)如果手工打印,建议贴片后的尺寸不超过250times。180mm(手工打印的钢网一般为470 times;370mm,补丁后的图形区域小于250times。180mm最适合。

3)PCB如果图形是不规则形状(没有可用的平行边缘),则需要制作补丁并添加过程边缘。

6.0定位孔、过程边缘、FiductialMark机器视觉识别标记)的设置

定位孔、过程边缘、图形识别标志确保是自动化生产不可或缺或不可或缺的标志印制板。

6.1定位孔的设置

一部分贴片机、自动印刷机等设备采用孔定位方式,但此时需要在工艺边设置四角定位孔,孔径一般为oslash。3.2mm。(本公司暂时没有这个要求)。

6.2过程边缘设置

目前,包括峰值焊接、切脚机、贴片、自动印刷机在内的大部分自动化装置都采用轨道式传输,但轨道式传输一般需要至少两个平行的边,边上的3个?5mm要求内部无部件(压在轨道上)。PCB两侧3?如果不在5mm内安装设备(包括通孔),则不设置专用工艺边缘,PCB可以借助两侧来满足正常的生产需求。

6.2.1设定过程边缘的时机

1)使用孔定位装置时。

2)如果设备太接近边缘(没有可用的平行边缘),则必须增加过程边缘。否则,PCB接近轨道的3?5mm距离的粘贴元件设备不能采用设备安装。如果在该区域内有通孔元件,则有可能无法进行峰值焊接、切脚机等轨道输送。

3)PCB如果图案是不规则的图案(如果没有可用的平行边缘),则需要添加处理边缘和补丁的滤波。

6.2.2过程边缘设定的注意事项

1)过程边缘的设置一般为5?8mm宽度,加工工序结束后去除工艺边缘。

2)如果设置了过程边缘,则必须在过程边缘处设置定位孔和图形识别标志。

6.3 FiductialMark机器视觉识别标志)的设置

为了提高设备的粘贴精度,PCB为了便于识别机器视觉,在识别PCB中没有图形识别标志的情况下,也可以选择垫或大修等作为图形识别标志,但会导致识别精度和识别率的降低。

图形识别标志被分成印制板图形识别标志、设备图形识别标志。印制板模式识别标志是最一般的,一般设置在PCB的对角。PCB在有处理边缘的情况下,在处理边缘也必须设置印制板图形识别标志。设备模式识别标志一般用于一些高密度设备QFP、BGA,并且用于进一步消除印制板的制造、贴片和实现时的总误差。设备模式识别标志通常位于相关元设备的对角处。

图形识别标志可以是圆形、等腰三角形、正方形、十字形、菱形等,但是最常见的是圆形、等腰三角形、正方形。通常FiductialMark图案的大小是直径或边长为1mm,但是在2mm的宽的图案范围内不允许焊接防止涂料,否则可能导致识别精度和识别率的降低。

7.0焊盘图形设计标准

SMTSurfaceMount Technology)在工艺快速发展的今天,表面组装基准落后于表面组装设计的发展,组装过程基准落后于其他标准,尤其缺乏统一的背景图形设计基准。这种情况下,遵循以下原则。

1)焊盘图案设计首先在国际上把握和考虑与标准机构有关的SMT焊盘图案设计基准的同时,选择使用元设备的包装形式和制造商,参考该产品手册,确定焊盘图案设计的主要数据。

2)焊盘图案设计与组装过程特别是焊接过程有密切关系,因此在进行焊盘图案设计时,特别是在BGA、CSP、micro中,必须考虑对不同焊接过程的焊盘图案的要求。今天BGA等高密度设备大为活跃。

3)对于一些新型的垫模设计,也应该进行生产性和可靠性的验证。

8.0和通孔

主要用于调试或正式功能测试的测试点。

测试点的配置也很重要。例如,在制造过程中必须进行测试的信号线的一端连接TSSOP封装元件的一个销,在另一端连接邦定销,在该信号线没有其他通孔或垫的情况下,必须配置对应的测试垫。否则,一旦开始生产,这个信号的测试工作就非常棘手。

一般来说,测试垫的最小直径应该是ge。35mil,尽量设置在2.54mm网格上,组装密度高时也设置在1.27mm网格上。这样的优点是:

1.保证钻孔的精度;

2.ICT进入测试时需要。

很多情况下,通孔也被用作探针测试点。因此,探针测试的通孔规格推荐为外径35mil、内径18mil。考虑到通孔的镀层为2mil,通孔的实际直径为14mil。

通孔请不要设置得太大。否则,焊接剂和熔融焊料有可能刺入电路基板元件面。通孔请勿设置得太小。否则,电路板的加工难度会变高,导通率也会下降。

9.0阻焊层的应用

通过在电路基板的阻焊层上涂抹阻焊膜,能够防止由于焊料的移动而产生的各种焊接缺陷。另外,阻焊膜在峰值焊接时,为了防止助焊剂和熔融焊锡通过通孔刺入电路基板元件面,可以涂布通孔。另外,容易形成真空,能够容易地进行印刷贴片胶、焊接膏、针床试验等操作工序。

10.0PCB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

10.1关于铜柱的配置

在需要将铜柱作为部件或PCB的固定支撑来使用的情况下,或者作为脚钉使用的情况下,根据设计习惯,在PCB的BottomLayer配置屏蔽层(Polygonplane)使其接地,因此在TopLayer铜柱的最大旋转范围内不能布线。否则,安装铜柱后,TopLayer铜柱侧的配线透过铜柱与GND短路。TopLayer被阻焊层覆盖,铜柱旋转时阻焊层一般被破坏。铜柱旋转时的最大直径范围oslash;6mm,建议oslash;在8mm的范围内无法配线,至少oslash;在7mm的范围内不允许配线。

10.2关于屏蔽层的接地

为了提高PCB的EMC特性,电路设计时有在PCB宽敞的地方设置屏蔽层Polygonplane的习惯,通常采用5~10mil的安全间隔。另一方面,在PCB有大容量的垫,在这些垫处于相同网络的情况下(例如,串行座的两个固定脚一般与GND连接),在这种情况下,应该适当地扩大安全间隔(例如20mil)来满足热管理的需要。否则,在焊接或拆卸时,由于热耗散变快,所以该焊接点难以达到所希望的液相(也与表贴焊盘相同),焊接及拆卸变得困难(加热焊盘时,连接的电线太粗或太接近Polygonplane,因此会导致温度耗散)。另外,连接这些网络的焊盘优选连接十字交叉,十字交叉线不太粗,一般情况下8?是10mil。

注:以上主要涉及PCB热管理问题,同样适用于SMT工艺,有时因设计不良而导致焊接缺陷。

10.3串行板的排列

串联有两个固定脚,这两个固定脚习惯性地连接在GND上,串联有两条线连接在固定脚上的金属外框并口座,即串联的金属外框也连接在一起GND。在这种情况下,在最上层布线的情况下,应该避免该金属外框的下截面。否则,金属外框下的配线有可能在GND短路(安装了串行板后,金属外框的下断面与下面的配线隔开一层阻焊膜。

10.4定位孔的设置

进行几个小PCB板设计时,安装时可能没有安装孔的要求。此时,请考虑在PCB设置定位孔。否则投入生产后,测试治具只能依靠外形定位,PCB生产误差、测试治具制作误差导致测试精度降低,给测试治具的制作带来很多不便。例如,一部分客户订购的LCM模块由于客户采用塑料外壳的卡式安装,因此没有安装孔的要求,所以必须考虑增加定位孔容易测试。定位孔的直径一般设置在oslash。1.8~3.2mm;PCB太小的情况下,也可以考虑为oslash。1.4~1.8mm但是,定位太小的话会很困难。

10.5关于一些常见设备的安装开口

在组装PCB时,一些设备对安装孔径的要求很敏感,稍大或稍小会给安装带来不便,是装不进去的一种。太松了吗。例如,Protel标准库里的串行座固定孔的孔径为110mil,在市场上可以适用一部分串行座,但本公司采用Ldquo。康科达rdquo;串行板最适合用孔径130mil安装。如果采用110mil的孔径,安装时需要钳子等工具,可以安装串行板。

以下,我们参考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几个孔径。

设备名称孔径oslash;mm孔径oslash;(mil)DB-9串行座固定脚孔直径3.3130oslash;3mm镙丝或铜柱安装孔3.2126oslash;3.8times;9.5mm尼龙销安装孔3.8150建议:PCB设计中,对几个敏感的孔径进行尺寸。

10.6可调电容器的配置

微调电位计和微调电容器的销有内侧和外侧两个型号,设计PCB时应使垫具有兼容性。因为在供给时,有时引脚是面向内的品种,有时引脚是面向外的品种。设计垫尺寸时如果考虑到兼容性,就不会因为断货而暂停生产。

11.0结束语

在PCB设计的制作过程中,有时会因小设计缺陷而被改版,有时会浪费时间或浪费Money。笔者希望推进PCB设计的人和学习的人能够顺利设计成功的产品。如果书文若有错误,请指出。

通过改进生产过程、测试过程,本文中提到的一些内容也将陆续更新以适应新技术的需要。这一点希望大家齐心协力,经常注意细节,提高PCB的设计水平。
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192666044@qq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